第171期 A1 730个日日夜夜 660万字的文章

730个日日夜夜 660万字的文章

    ——写在《万宁时讯》创刊两周年之际

    张钺

 

    作为万宁市委的机关报《万宁时讯》到2018年元月8日就迎来了她的两周年的生日,从刚开始的蹒跚学步,时至今日,虽说我们还较单薄,每期只有四个版,但我们敢与其他公开发行的报刊一比高下。创刊两周年纪念日,我们已出版发行了171期报纸,684个四开大版,总字数达到660多万字。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厚爱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

    目前,我们《万宁时讯》总发行量是每期5000份(在2017年8月份以前是8000份),分赠于全市各单位各乡镇,因投递渠道不是太顺畅(邮政投递),有些单位还是看不到《万宁时讯》。为此,我们深表遗憾。同时,我们还给5位省委常委寄送,他们分别是省委书记刘赐贵,省长沈晓明,省委副书记李军,省委常委胡光辉、肖莺子。另外,还分别寄送给万宁藉在省会海口工作的副厅级以上的乡亲。每期寄出约30份左右。

    我们《万宁时讯》的办报宗旨走的是党性和人民性相结合之路,既要讲党性、讲政治,又要抓可读性,在有限的版面上尽量做到丰富多彩。至今我们已刊登“脱贫攻坚”系列,“美丽乡村建设”系列,“禁毒三年大会战”系列,“抗战老兵”系列等稿件共150余篇,社会反响热烈。尤其是从2016年9月份陆续推出的9期抗战老兵系列稿件被新华网、中国军网、中国红网、人民网等重点门户网站转载,社会效果比较好。因为这些被采访报道的老兵既有共产党老兵,也有国民党的老兵,他们为了民族的存亡在同一战线上战斗。而且这类报道对象的日益稀缺性,读者关注程度就高。原本我们是准备做十多期这样的报道,因采访不及时,两位抗战老兵离世,一位失聪不能言语,令人扼腕叹息。

    《万宁时讯》副刊走的是大文化之路,稿件只看质量,不管作者来自何方,有时为了照顾本土作者,鼓励他们多写稿、写好稿,也刊登些质量稍次的稿件。细心的读者会看出来的,也给我们提过不少意见和建议。同时,本土作者也涌现像肖培育、陈元森、陈荣、苏雪梅等较优秀的作者。至今在我们《万宁时讯》副刊上刊载文章的国家一级作家就有12位,例如像肖复兴、何建明、朱佩君、鲁振中、王子洲、乌兰、丛维熙等等,他们的稿件质量上乘,读者纷纷叫好。

    此外,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万里的长子万伯翱在我们副刊发过一篇7800字长文,回忆他当年插队落户河南周口地区与一位农村孤儿结下的深厚情谊,数十年后这位农村孤儿身患癌症,万伯翱积极给他联系北京知名大医院、找名专家,又通过自己的关系将这位农村朋友的儿子送进了军营并考入了军校。文章非常感人,该文见报后被国内多家媒体转载。2017年2月17日,我们又刊登了国务院原常务副总理陶铸的女儿陶斯亮的《我的“红二代”兄弟姐妹们》一文,也被媒体纷纷转载。

    从去年7月开始,我们每月又开辟了二个文萃版,每期都选条历史解密文章,此举受到不少喜爱历史和党史读者的青睐。

    但是我们也听到不同的声音,说《万宁时讯》办的不像党报,像社会报纸。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党报没有统一的模式,也不可能大家都是同一具面孔。《广州日报》是广州市委机关报,报纸影响力排在珠三角地区之首,在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广东,他们能达到这个高度,真是难能可贵。而《广州日报》给读者的感觉更像社会上的报纸,但是谁也不会说它不是党报。

    虽然说目前我们《万宁时讯》还较幼小,力量有限,带有深度的报道较难推出,但是我们相信在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们一定要做到“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我们将继续努力拼搏,积蓄力量,补齐短板,办一份大多数读者都较满意的报纸。同时也衷心希望社会各界多多支持我们,关心我们,继续关注《万宁时讯》,为我们遮风挡雨,做个护花使者。只有这样,我们这棵小树才能生长得更好,才会枝繁叶茂,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