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期 A2 两周岁,《万宁时讯》的新起点

两周岁,《万宁时讯》的新起点

    许声军

 

    斗转星移,日月轮回。2018年1月8日《万宁时讯》报创刊两周年纪念日,已出版171期。171期的《万宁时讯》,犹如171朵怒放的牡丹,每一朵都承载着万宁成长的光辉足迹,记录着万宁前进的脚步,见证着万宁的每一次辉煌。如今,《万宁时讯》报创办两周年,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现在,《万宁时讯》已经褪去了创刊初时的稚嫩,正以成熟完美的姿态展现在我们读者面前。细细翻阅精读171期的《万宁时讯》报,我们不难发现,《万宁时讯》报是每周二、周五对开四版全彩色印刷,不仅在形式上图文并茂、编排精致,而且在报道内容上注重弘扬万宁地方文化,传播万宁时代精神,反映万宁干群心声,提升万宁形象,以地方党报传媒特有的亲和力成功地架起了万宁党政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平台,成为连接各方的桥梁与纽带,通过高品位、全角度、多层次的文字表现形式,成功打造万宁对外宣传的名片,成为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万宁的窗口。

    在这两年里我看到,《万宁时讯》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群众,把镜头对准基层,坚持反映万宁全市人民的呼声与愿望,热情讴歌万宁人民的劳动、创造和奉献,为万宁人民提供了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在这两年里我看到,《万宁时讯》坚守宣传主阵地,紧跟发展新潮流,及时宣传报道万宁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推动万宁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的连心桥,万宁扩大对外影响的传声筒。在这两年里,《万宁时讯》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敏锐聚焦万宁民生热点,真诚记录万宁发展历程,用无数的典型报道再现了一幅幅万宁人民大开拓、大奋进的生活画卷,用数以万计的新闻作品构筑了一座座万宁大发展、大变迁的历史丰碑。

    与《万宁时讯》结缘,是在两年前,我充满了欲望,充满了欣喜,不知不觉间渐渐地对《万宁时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6年1月8日《万宁时讯》带着墨香,带着新意,跃入我的眼帘,印入我的脑海。我对咱们万宁的新闻媒体《万宁时讯》可以说期期必看,张张收藏。《万宁时讯》报不是简单地报道社会现象和个别事实,而是把已经发生或客观存在于事物外在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内容以及内在规律揭示出来告诉我们读者,《万宁时讯》追求的是普遍事实和本质事实,从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通过阅读《万宁时讯》,能够及时帮助我掌握我们万宁的舆情信息,发现我在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指导我的工作实践。

    难得可贵的是,《万宁时讯》副刊的大门面向全国敞开,不限地域,不限作者,只要作品足够优秀,只要作品主题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便来者不拒。两年来,推出了一大批文学精品,团结了一大批作家文友。这种创新的精神、担当的精神、开放的格局、认真的态度和共赢的理念,令人肃然起敬。我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阅览《万宁时讯》的副刊,有的文章写得言语犀利、如刀似枪;有的文章思路清晰、逻辑缜密、富有哲理;有的文章幽默诙谐、令人捧腹、回味悠长。《万宁时讯》给我总的感觉就是内容贴近时代,面对当前,针对性强且语言华丽,文采动人,篇篇精彩,确实能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充实,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彻悟。滋润了我的心灵,丰富了我的人生。

    对我来说,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万宁时讯》主编张钺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我的文学创作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经常向《万宁时讯》报投稿,编辑修改润色后,都刊载在《万宁时讯》上,在这里,要向《万宁时讯》主编张钺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2016年10月,我的诗文集《时光印痕》一书由南海出版公司正式出版问世,其中就收集了在《万宁时讯》上发表过的作品,我也要对《万宁时讯》报说声:“谢谢你”。

    可以说,《万宁时讯》报走过的两年,是在万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两年;是与万宁全市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两年;是新闻理念不断更新、办报水平不断提高、宣传舆论阵地不断巩固发展的两年。实践证明,《万宁时讯》报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各项工作是富有成效的,编辑记者队伍是值得信赖的。创办两周年,是《万宁时讯》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也是《万宁时讯》走向新里程的又一个起点。

    两周年171期的《万宁时讯》,凝聚着既往的成绩,更预示着一个全新起点。小报纸,大空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向未来,《万宁时讯》报站在新的起点,迎接新的挑战,谋求新的发展。《万宁时讯》编辑、记者也以新的目标激励自己,一如既往地努力,为这株牡丹添彩,开出更璀璨的花朵!把《万宁时讯》办得更新、更活、更有创意,成为我们万宁全体市民喜闻乐见的优秀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