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期 A2 我与《万宁时讯》的不解之缘

我与《万宁时讯》的不解之缘

    陈荣

   

    春去秋来,斗转星移,时空茫茫。沐浴着改革创新的春风,伴着改革创新的步伐,创刊于2016年1月8日的《万宁时讯》在岁月的河床里迎来了她两周岁生日,走过了700多个日日夜夜,在大家的祝福声中,我参加《万宁时讯》创刊两周年座谈会,作为一位忠实读者与作者有幸与她结缘,相随相伴,一路走来。看着她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到呀呀学语的过程,一天天长大、长壮,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万宁时讯》贵为市委、市政府新闻载体的报纸,以弘扬正气,宣传万宁正能量作为担当和使命,不作“秀”。四大版块万宁新闻、要闻综合、社会民生到副刊,让不同层次的读者赏心悦目,开卷有益。

    《万宁时讯》是人们了解万宁的一扇窗口、名片、品牌、面孔,又是记录、书写万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编年史”。“天空没有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两年耕耘播种,精耕细作,春华秋实。《万宁时讯》已出刊171期,图文并茂、精彩纷呈,漂亮的版面,见证了编者们积极奉献和无比敬业的精神,令人点赞、动容。摆弄文字是枯燥单调的工作,又是繁重的脑力劳动。主编张总带着编辑团队“上山下乡”走村串户、采访编辑,把精品力作献给予广大读者,呕心沥血,为《万宁时讯》的出版、发行、成长付出了鲜为人知的心血和汗水。他们殚思极虑,为人作嫁衣裳,为通讯员的来稿件字斟句酌,妙笔生花,提高新闻的可读性,接近性,趣味性,默默无闻地甘为人梯,做绿叶,当铺路石,像蜡烛一样燃尽自己,照亮别人,成就别人。使我曾经的拙作走进版面,带着油墨的芬芳与万宁的广大读者见面,让作者、读者收获喜悦。令人敬佩,我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年轻的时候,我曾经从事过较长时间的新闻、文化工作,读书看报“多年一贯制”。对《万宁时讯》情有独钟,每期必读,两年不改初衷。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年龄增长,工作变动,兴趣变化和爱好转移,我对《万宁时讯》读得更多、更精、更细。《万宁时讯》“文脉”清晰“文化”风骨别具一格,叙事状物手法独到,语言新颖优美,用词准确,读之无厌。正是《万宁时讯》使我认识、结交了很多诗友、书友、名人,扩大了朋友圈,成了人生中的“另类”财富。

    我常常把《万宁时讯》置在案头,作为空闲或睡前醒后的阅读物。正是受《万宁时讯》副刊的影响、熏陶、引路,使我萌动了继续创作散文的念头。2016年开始,我先后在该报副刊发表了《雨林谷游记》《万宁尖岭看瀑布》《忆念番园溪》《品读春节》《在新兵连的日子》等十多篇文学作品和十多篇新闻报道。部分散文还“漂洋过海”跻进《中国散文家》《珠江晚报》的版面;部分散文被省内的《今日海南》《海南日报》《三亚晨报》等报刊采用。使我这个尚嫩的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增加底气和功力。我永远不会忘记《万宁时讯》的哺育;永远不会忘记《万宁时讯》副刊给我提供练笔的平台;永远不会忘记《万宁时讯》携着我向文学的道路不断前行。我感谢《万宁时讯》,感谢《万宁时讯》副刊的编辑们。

    首战开新篇,后战结硕果。两岁,生命的画卷已经展开。我将与一切热爱《万宁时讯》的读者们一样,用键盘不断敲打出更多的好稿、优稿、精稿,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通讯员。为《万宁时讯》美好明天不遗余力。

    两年缘,两年情,两年爱。《万宁时讯》是我们的共同园地。我衷心祝愿《万宁时讯》这朵奇葩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伴着建设“滨海花园城市,清新度假胜地”的美好目标,从今天走向明天,走向未来,在文苑的百花园里“开”得更美、更艳,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