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8-62235962 手机触摸版 搜索
站内

革命老区万宁龙滚镇:这里有“星星之火” 这里有峥嵘岁月

来源:万福万宁网   作者:张野   时间:2021-05-14 16:50

    龙滚镇风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日前,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来到了革命老区万宁市龙滚镇,在这里听革命故事、看革命传奇。曾经,在龙滚镇周边的小村庄中,革命的点点星火,最终汇聚成了琼崖革命的熊熊火焰。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在这些村庄中聆听到峥嵘岁月的故事。在这里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一部生动的红色革命史。

    仁造村烈士亭

    仁造村:领导农民反压迫 无人不知杨树兴

    在龙滚镇凤园村委会仁造村,提到杨树兴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杨树兴一生满怀共产主义理想,致力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由于他在革命斗争中的突出贡献,仁造村目前已经成为龙滚镇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他的光荣事迹,被后人永远铭记。

    年少的杨树兴曾经有一段新加坡谋生的经历,在那里他亲眼看到资本家剥削、压榨工人的情景,艰难的生活经历使他认识到社会现实的严酷。回国后,致力于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杨树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广东、北京等地接受进步思想熏陶。

    1925年7月,杨树兴作为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回到琼崖,组织开展学生运动,他在农会办夜校,亲自授课,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思想,并带领农民群众向反动势力展开斗争。

    1926年4月,盐墩乡农民协会向反动盐务机关提出减轻赋税等六条要求,盐务机关不但不接受,反而恶毒攻击农会,并扣押盐工叶万海、叶土峰、叶茂如等人。杨树兴闻讯,与其他农会骨干立即赶到盐墩,发动领导盐民大罢工。几百座盐灶,在同一天全部熄火,制造了震动全县的“四一二”大罢工。

    迫于压力,国民党万宁县政府不得已接受盐民们提出的四个条件,即:立即释放被捕人员;赔偿罢工期间的一切损失;向被捕者及全体盐民道歉;将盐警吴春生、黄正顺等驱逐出盐务机关。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威震全岛。

    随着革命火种的蔓延,六连岭周边武装力量逐渐强大,1927年到1928年间,杨树兴先后组织武装力量攻打陵水县政府和万宁县政府,重创敌军。在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杨树兴还带领农民群众掀起斗地主、分田地的热潮。

    1928年6月,万宁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杨树兴任主席。杨树兴领导人民闹革命,打击了反动派的威风,敌人恨之入骨,必欲去之而后快,于是向杨树兴的一家下毒手。1929年春节将临之时,敌人枪杀了他的妻子陈桂兰;这年冬,他的母亲及亲属12人惨死于反动民团的屠刀之下。“闹革命总是要付出代价,死难者的血是不会白流的”,杨树兴强忍着巨大的悲痛说道,坚定地带领同志们继续干革命。

    十甲庙遗址,村民欲在此重建十甲庙。

    田头村:六连岭革命火种从这里燃起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龙滚镇田头村党支部书记谢是和经常站在村西北方的一个小土丘前驻足凝望,想象着百年前万宁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这里成立时的情景。村里人都知道,这个小土丘上曾经有一座十甲庙,是革命斗争时期,当地革命者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革命斗争时期多个重要事件的诞生地。

    十甲庙,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由附近十几个村民集资修建,因此得名。1926年,在琼崖特委的领导下,万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田头党支部)在十甲庙成立,此后的数年中,这里先后见证了中共万宁县委的成立、万宁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成立、“田头村会议”召开等重要事件的发生,成为党组织、农会和革命的活动中心,为开辟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为什么是田头村?谢是和告诉记者,一方面,田头村坐落在六连岭东北山麓,地处偏僻,道路崎岖,革命活动不易被发觉,另一方面,因为保守国民党反动派的欺压,这里群众革命热情高涨,有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

    由于革命的火种在田头村十甲庙点燃,蔓延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各村庄,形势一片大好,也遭到了敌人的疯狂破坏,在1928年9月和1932年8月,十甲庙先后两次被国民党烧毁,1943年正月初一,日军来到田头村,将十甲庙的砖瓦和抢来的粮食一起运往三品埇建炮楼,十甲庙这次也遭到了彻底的拆除。

    和十甲庙同样遭到迫害的,还有田头村的村民,在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先辈遭到国民党和日军的杀害,村民谢是波的奶奶和伯伯分别被国民党和日军杀害,爷爷被日军刺了7刀,侥幸生还,据史料统计,1941年农历正月初一,日军进犯六连岭,对附近村庄进行屠杀,仅田头村被杀村民就达三十余人。

    谈到过去的历史,现在村里面年长的人每个人都能说上一些,但是村里面年轻一代对此却知之甚少。“田头村为革命播撒了火种,也做出了牺牲,应该被历史铭记。”谢是和说,近年来,村里不少人呼吁重修十甲庙,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将六连岭脚下的红色故事世代传承。

    符明留下的两把军号

    和顺村:两只军号见证四代人的红色传承

    万宁龙滚镇和顺村革命先辈符明的故居有一大一小两只军号,符文说这是父亲符明留下来的“传家宝”,小的军号是符明当红色娘子军军号手时吹过的,另一只军号是符明加入了冯白驹领导的抗日独立大队时所用的军号。“父亲经常跟我讲,军号就是他的武器,武器是战士的第二生命。”,两只军号,也见证了符明在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的峥嵘岁月。

    龙滚镇上磉村是现在万宁境内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国内大革命时期,符明家是村里有名的堡垒户,由于父母都投身革命,受双亲影响,符明小小年纪就当上了村里的儿童团副团长,送信通情报。1931年,14岁的他磨着父亲让他去参军当兵,进入了琼崖纵队第二独立师第三团,成为红色娘子军的军号手。虽然年纪小,但在红色娘子军连里,符明却一点也没有因此而懈怠,每次娘子军连的战斗都少不了他的军号声。

    1932年,由于当时正值琼崖革命走向低潮,部队化整为零,符明所在的红色娘子军连也解体失散,符明回到了家乡,缠着时任万乐县委书记李黎明,让他再次参军作战。在李黎明的安排下,符明在家乡当起了情报员和交通员。

    符文吹响父亲的军号

    1935年,因为叛徒的出卖,符明和徐玉南等几位共产党员被捕。因为个子比较小加上虚报的年龄,让符明死里逃生。1938年,出狱后的符明加入了冯白驹领导的抗日独立大队,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后,符明进入交通运输系统工作,1985年才离休。

    符文介绍,父亲一生历经200余次战争,前后三次坐牢,两次受伤,到过世之前仍然有弹片留在身体里,虽然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但是这两只军号,却成了家族永远的红色印记。

    “我年轻的时候,父亲经常拿着军号给我讲他当年的战争故事,后来我也讲给我的孩子听,现在偶尔也会和孙子说说,这应该就是我们家族的红色传承吧。”符文说。

 

版权声明: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我们的邮箱是wfwnw111@163.com,诚挚感谢。

网站备案编号为:琼ICP备16002419-1号 版权所有@万福万宁网  举报电话:0898-62235962 举报邮箱:wfwnw111@163.com

中共万宁市委宣传部主办 万宁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琼公网安备 469006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