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8-62235962 手机触摸版 搜索
站内

东澳人烧石灰,湮没了的历史风貌

作者:郑立坚 王卫   时间:2016-09-25 09:53

  石灰生产,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中用途很广,其中,最普遍的是用于建筑业。过去,万宁人建房就离不开石灰,而石灰的生产地主要有东澳镇的东澳村和龙山村。这两个村几百户人家主要就是靠烧石灰和煮盐养家糊口的。如今,东澳人烧石灰,已成为湮没在万宁民间的一种特殊的历史风貌。

  东澳村和龙山村离大海不远,海边多为沙壤土和盐碱地,种植的水稻产量低,长期缺粮。但离村不远的老爷海生长着丰富的珊瑚与其他贝类生物,它是生产石灰的主要原材料。这两个村依靠老爷海的资源,世世代代以生产石灰和煮盐谋生,并将此生产方式传承下来,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终止。东澳人烧石灰的这一湮没在历史中的民间习俗,虽然已很难找到它的踪迹,但它的确还在万宁的民间口口相传。

  东澳人烧石灰,很讲究筑灶和烧火技术。石灰灶是用砖头与红土筑成的砖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是筑小圆灶,圆灶直径约80公分,高2米多,每户都筑1-2口灶,生产规模不大,生产工艺简单,纯属传统的手工业作坊。

  为了采集珊瑚和贝壳,东澳村民便到老爷海躺在半腰的水中,用锄头挖珊瑚与贝壳,挑在海岸上晒干,再用竹筛子将珊瑚与贝壳过筛,去掉沙子和泥巴,然后将珊瑚与贝壳挑回村里存放。

  备足一灶原料后才开始装灶。他们采用一层木材一层珊瑚和贝壳的方法装灶,一般为七八层,对最底层装灶最为讲究,因为底层是基础,火是从最底层烧起的,底层装不好,对整灶石灰影响很大;底层既要装得实,又要装得通气。

  底层木材烧尽后,下沉时没有倾斜,且又整体平衡下沉,这样对正在燃烧和还未燃烧到的上面多层就不会有影响。如灰灶筑得高且又懂得技术,还可以装得更高些。装完灶后就点火。

  火点后要烧得均匀,不能这边烧着了,那边并没烧。如火不均匀时,要把火调整均匀,火从底层烧起,通过珊瑚与贝壳及木材间的空隙,会把上层木材烧着,一层接一层的烧旺,直到最后一层木材着火。经过15小时燃烧,石灰才算烧好了。烧火期间,不必守在灶边,隔一段时间再来看一次,调整火势即可。

  火灭后,掏出珊瑚与贝壳。烧好的珊瑚和贝壳,称为“生石灰”。只要往生石灰上洒水,就会产生化学反应,使生石灰变成粉末,成为熟石灰。用竹筛子筛掉石灰中杂质,就可以掺入细沙和水,拌和均匀便可用于建筑。

  如今,万宁人在日常生活之中依然用得上石灰,这就是:吃槟榔要用石灰和蒌叶配嚼。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生吃槟榔味道苦涩,但与扶留藤蚶子灰一同咀嚼,则柔滑润甘美。”李时珍所说的蚶子灰,就是贝壳灰。不过,吃槟榔用的石灰很少,东澳人大规模烧石灰的习俗也逐步从民间淡出了。

 

网站备案编号为:琼ICP备16002419-1号 版权所有@万福万宁网  举报电话:0898-62235962 举报邮箱:wfwnw111@163.com

中共万宁市委宣传部主办 万宁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琼公网安备 469006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