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8-62235962 手机触摸版 搜索
站内

工匠精神:将后安刀做到极致

时间:2017-06-25 01:29

    在万宁提起后安,必然让人联想到后安刀,而提起后安刀,官国云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人。3月7日记者一行访到后安有名的打铁师傅官国云。

    “正福利”后安刀陈长宇摄

    “我的故事都在书上”

    初见官国云,他站在简陋的打铁铺前,头戴一顶爵士帽,着装干净整洁,优雅地同记者握手,这形象与记者想象中的“打铁匠”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1942年出生的官国云,出生于打铁世家,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打铁状元”,他自13岁起便跟随父亲学习打铁,祖传“正福利”后安刀的招牌已经延续了两百多年,其品牌刀具因其精湛的淬火工艺,锋利耐用,加之外形美观、使用省力、手持感好曾一度远销广东、广西,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打了大半辈子的铁,做了大半辈子的刀,记者与他聊天,想听听他身上发生过哪些故事,官国云却说:“我的故事都在书中、在报纸上。”细问才知道,多年来慕名前来采访官国云的记者数不胜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海南日报等知名媒体记者的名片他收了一大堆,官国云一一翻出曾经接受采访报道的新闻报纸、采访照片、视频光盘给记者看,他说:“我大半辈子的故事都在这里了。”

    250多年前,官国云的祖上官新长和官新乔兄弟俩从广东韶州迁来后安谋生,成了官家在海南第一代打铁人,两百多年的打铁手艺至今未曾中断,到了官国云这一代已经是官家在海南的第八代传人了。

    凭借官家几代人对刀具的继承、改良、创新,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正福利”牌刀具不仅成为官家铁铺的品牌,更成为了后安刀的品牌。官国云的父亲官上位12岁就开始学打铁,14岁时已经闻名岛内,18岁成为了“少年师傅”,在上世纪60年代夺得广东省铁器刀具比赛状元。“从选材到淬火,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正福利’的刀都是用钢镶嵌在铁里打制的,前薄后实,劈起骨头也不费力,用二十几年不是问题。”官国云提起自己做的刀,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想了半天说出一句,“家中有一把好刀胜过有一个好媳妇”。

 

   官国云在打磨刚打好的刀具陈长宇摄

    官国云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陈长宇摄

    铁匠是个民间书法家

    现实生活中官国云还真有一个好媳妇,官国云妻子名为云桂英,街坊邻里都称呼她为“四婶”。“四婶”与官国云相伴数十年,早已成为他干活时的得力助手,官国云一伸手她就能知道官国云的心思并迅速将他想要的工具送到他的手中,官国云表示,“现在打铁整个流程都少不得她。”

    记者从四婶口中得知,官国云“不仅仅擅长打铁,书法比一般人写得都要好”。

    四婶说,官国云人生当中只有两件大事,打铁和写书法。在官国云家中记者看到装满两桶大大小小的毛笔,以及装裱好的作品,书法龙飞凤舞,用笔苍劲有力。据了解,官国云自幼喜爱书法,对书法的研习几十年来从未间断过。官国云现为万宁市书法家协会、后安镇书协会员,其书法作品曾入展海南省首届农民书画展,并多次入展万宁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局、市文联、镇书协主办的各级书法展。

    官国云向记者讲述自己对书法的理解陈长宇摄

    提到书法,官国云向记者讲述了一件故事。2014年冬,北京有对夫妇来海南游玩,听说后安手工锻刀的技艺后慕名前来拜访,夫妇两人看完刀后,同时对官国云的书法作品大为惊叹,表示非常喜欢。当看到官国云落款处所用的印章时称,这种木质的印章与老先生的字不在同一个水平上。三个月后官国云收到了来自北京的快递,打开一看正是那对夫妇为官国云定制的石质印章。自己的书法被别人认可,官国云兴奋得像个孩子,练习书法上更为刻苦,四婶说:“他从不出去闲逛或者与别人闲聊,闲暇的时间都在练字。”

    工匠精神

    2017年全国两会“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讲求质量”,读到这些词时你很容易就将它们与官国云联系起来。

    “我不敢保证我的刀百分之百都是锋利耐用的好刀,但是百分之九十九还是能做到的。”官国云对做刀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哪个工序,什么时间,一分不能差,一毫不能动,从最初的选材用料到淬火成刀再到最后的打磨他必亲力亲为,50多载精益求精让他做的刀在乡亲们中口碑极佳。

    “在集市上吆喝着卖的,都不是我‘正福利’的刀。”听到有人卖仿制的“正福利”后安刀,官国云很是生气,称自己的刀都是实打实全手工锻造,每把刀上都有自家的标志,别人是模仿不出来。

    现在一把“正福利”的刀大约能卖到150元左右,但是官国云并没有因此而扩大生产,随着年龄的增长,官国云因身体原因,将以往一天能打十几把刀的产量大大缩减,“现在一天也就打三五把或者两三把刀,不能因为体力不够就把刀的质量给拉下来了。”

    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嚼槟榔,这是官国云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生活中官国云及其简朴,自己的“凤凰牌”自行车一骑就是四十几年,妻子的“永久牌”自行车也锈迹斑斑像个老古董。对此夫妻俩都表示:“还能用没必要换。”

    技艺无人传承

    菜刀、勾刀、剪刀、胶刀、大刀等各类刀具在官国云的手下诞生过无数把,当这份传统技艺与市场化竞争相遇时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据记者了解,官国云纯手工打造的刀具一天多则十几把,而目前市场上靠机械化生产的刀具每天数百把都不在话下。规模化、产量大、价格低,尽管官国云的刀虽然好用但与之竞争优势明显不足。

    延续百年的传统手工打铁制刀技艺在市场化的今天如何才能传承下去,是困扰官国云多年的问题。

    “你打了一辈子铁,也就这样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两个儿子常常用这句话堵官国云。在孩子们眼中官国云打铁打了一辈子并没做出什么名堂,“打铁这一行无名无利,发不了家也致不了富。”面对孩子不愿继承“家业”的现实,官国云无奈地感慨。

    “制作后安刀没有捷径,它与书法同理,只能靠每天练。”现在年轻人不肯学习制刀工艺还有一个原因,需长时间吃苦耐劳,普通人没有几十载的功力是无法锻造出一把合格的后安刀的。“烧红的铁块,从红到什么程度,我一眼便可看出它是否能进行下一步工序。”官国云说,这个“红的程度”只能靠长年累月的经验,不是简单“学”一下就可以掌握。除此之外,制刀还要看个人悟性,有些工艺根本没办法教,而这是需要花时间、精力潜心钻研,官国云叹息:“吹尽黄沙始到金,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一代要浮躁多了。”

    2010年6月,后安刀锻造手工技艺被列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后安刀技艺传承并不乐观。如今官国云仍然没有徒弟,已75岁高龄的他宛如炉火中固执的炭火燃烧不熄,依然坚持将手中的每把后安刀做到极致。

    简陋的打铁铺前,一张红纸上书写着四个黑色的大字“红炉旺盛”,记者采访结束时官国云正在一块磨刀石上细心地打磨着一把刀,他孤独又单薄的身影与身旁的大字交相辉映,认真干活的样子让人肃然起敬。

网站备案编号为:琼ICP备16002419-1号 版权所有@万福万宁网  举报电话:0898-62235962 举报邮箱:wfwnw111@163.com

中共万宁市委宣传部主办 万宁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琼公网安备 469006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