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8-62235962 手机触摸版 搜索
站内

万宁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创造23年红旗不倒的奇迹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赵优 特约记者陈循静 通讯员曾觉   时间:2017-07-20 10:04

    万宁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创造23年红旗不倒的奇迹

    青山有幸烈士不朽

    青山脚下的万宁六连岭烈士纪念碑,向牺牲在这里的2000余位英魂致敬。本报记者张杰通讯员曾觉摄

    六连岭,因六峰相连,逶迤腾浪。以连绵的青峰为背景,六连岭烈士陵园气势恢宏。

    走进陵园大门,园内大道两旁椰树挺拔,松柏苍翠。拾阶而上,呈方形塔状的六连岭烈士纪念碑矗立眼前,庄严肃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镌刻其上,铭记六连岭的2000余位烈士英魂。

    这是一座被赤色浸润血脉深处的山脉——六连岭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创建至1950年海南岛解放,自始至终都是红色天地,创造了琼崖23年红旗不倒的奇迹。

    “翻阅”这部催人奋进的红色经典,历史的回声仿佛还在回响。

    1927年4月22日,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23日,万宁县党部委、县农会以“野外演习”为名,夜里率领礼纪、万城、龙滚等农训所近200名学员撤出县城,到六连岭下的军寮村驻营,保存革命力量,从此“三军”会师,建立了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开展了人民武装斗争,实现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战略大转移。在中共琼崖地委书记王文明的主持下,对驻守在军寮的乐万两县160名武装人员整编,创建工农武装,成立一个武装大队。“5月12日的军寮战斗虽为遭遇战,但却是万宁革命武装向国民党反革命武装打响了第一枪。”万宁市作家协会会员蔡德佳向记者讲述了这段烽火岁月。

    山势险峻的六连岭还有个石洞,是当年缺盐少药都难不倒的红军医院,从出口朝西北方向走出,有块平坦之地就是红军操场。据村民介绍,当年,六连岭还创办过列宁学校、军事学院、红军机械厂等。1928年冬天,六连岭根据地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大规模进攻和“清剿”。凶残的敌人绝不容许革命力量的存在,他们修炮楼、砍山林,穷尽各种办法,试图将六连岭上的红色火种彻底扑灭。没有粮吃、没有衣穿,六连岭上的革命同志只能穿着用装米的麻袋做成的衣服,上山挖野菜,下河摸鱼虾。时至今日,六连岭脚下的火烧龙村村民还传颂着“六连岭精神”——红军白天与敌人激战,晚上绕过敌人炮楼到山下找粮食,筹粮的同志牺牲了,山上的战士却没有一个人动摇投敌,大家怀着一个共同的信念:宁做敌人刀下鬼,不做叛徒跪着生。“至1929年夏,坚持在六连岭的红军战士只剩下27人。”蔡德佳心痛地说。

    在日军“蚕食”期间,敌人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日军的轮番扫荡,使许多村庄见不到一个人影,听不到一声狗吠,成为满目疮痍的“无人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六连岭革命根据地的军民经历了革命低潮的磨难。“据不完全统计,六连岭地区房屋被烧毁,群众被杀绝而成为‘无屋村’‘无人村’有20个村庄,在原有100多个村庄中,先后被杀害的革命群众和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有2000多人,占原有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共万宁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数据,显示出六连岭地区经历的腥风血雨。

    “坚持革命斗争23年,这种精神何其难得?如果总结一句话,这就是‘六连岭精神’,不怕苦、不怕死、不怕敌人,是六连岭的群山赋予了革命同志坚强的意志,他们用自己的血与肉树立了革命的丰碑。”中共万宁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星界动情地说道。

    拂去历史的烽烟,六连岭依然巍巍耸立,苍翠挺拔。而在山脚下,乡间公路直通村落,路旁的槟榔林整齐挺拔,菠萝、西瓜等各色瓜果长势喜人。这片大山用它的泥土和清泉滋养出一片丰茂的果实。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朱德所题的“六连岭上现彩云,竖起红旗革命军。二十余年游击战,海南人民树功勋。”几行大字,伴着温煦的山风,带着“六连岭精神”,带领大山中的群众奔向自由的新天地。

网站备案编号为:琼ICP备16002419-1号 版权所有@万福万宁网  举报电话:0898-62235962 举报邮箱:wfwnw111@163.com

中共万宁市委宣传部主办 万宁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琼公网安备 469006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