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8-62235962 手机触摸版 搜索
站内

万宁神州半岛初识“东澳鹅”

作者:卓东荣   时间:2017-11-29 16:30
半岛初识“东澳鹅”
 
  
 
东澳鹅
 
  阳春三月,陪内地朋友到万宁神州半岛旅游。用餐时,我们征询客人喜好吃啥风味,其回应似早有合计:当然是海南四大名菜之最地道最正宗的“东山羊”与“和乐蟹”。可店家上菜时不知何故却多出一道白切鹅,让我们一头雾水。
 
  “上错了?”“个中有诈?”或许看出我们心起疑云,店家笑容满面迎上来释怀:这是本地农家饲养的“东澳鹅”,免费试尝做个广告,如受欢迎赚个口彩,可当招牌菜推出。刚说完我们就一齐举筷,有的夹鹅肉,有的挑鹅翅、鹅掌,有的选鹅血、鹅肠……有感于内必表于外。从“鹅乡”潮汕平原过来的老苏谈及味觉有点激动,他用高分贝的嗓门对“东澳鹅”作出“一边倒”的点赞:无杂质、无粗糙、无肥腻且原味、清滑、醇香、可口。与老苏挨着坐的老陈虽然不作任何表态,但从他那副吃相看就了知适性任情了,比老苏的溢美之词更令人馋涎欲滴。你看,他以手代筷,抓起一只硕大的鹅腿反复蘸着秘制的佐料边吃边点头。看得出,他舌尖上的感知已潜着香、藏着美,起码也是初吃动心了。
 
  离开店家时我们留意了一下餐桌,包括“东山羊”“和乐蟹”在内的菜肴均有余食,唯独“东澳鹅”一扫“光盘”。一种地方风物被认可并非偶然,它的历史沉淀和人文环境往往也是增色、加分的“内存”。据了解,“东澳鹅”始于东澳镇裕后村家养,早在清朝末年就有“鹅村”之称。“无鹅不成宴”“无鹅不成家”在这里已成为一种“乡愁”;初吃牵心,再吃倾心也成为一些外地人品咂“东澳鹅”的相传口碑。难得清代学人谢祖光曾在此写下一首即景诗:“雾露混沌绕柴扉,乡野四邻起烟炊。鹅歌听得人心醉,欣看开栅一路飞。”直至现在,这里还留下许多“鹅伯”“鹅婶”“鹅二代”的传闻,他们的“养鹅经”被拷贝出许多新的“版本”,“家养”模式逐渐示范和扩大到神州半岛附近所有村庄,串烧出一溜儿“私人定制”的“农家乐”。
 
  事实上,“东澳鹅”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文人墨客之捧持才挺立,而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上的一方水土所涵养。东澳镇委书记吴毓波给我们说起“东澳鹅”与这一带的“乡故”:裕后村附近有一方百年盐滩,潮起潮落几成湿地,加上坡丘、水塘和田埇交杂错落,水系常年不枯且丰旺润泽,催生出一片百草茂盛,万物自然的“基因库”,为鹅尝百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繁育生物圈。更难得的是,裕后村四周天然生长着一种叫荠草的植物,叶子细长呈锯齿状,毛茸茸、轻柔柔、软绵绵且带露含烟,是上好的鹅食青饲料。我们查阅史料得知,荠草在内陆地区称荠菜,捣碎伴上肉末可做饺子馅料,味道鲜美。大诗人陆游曾写过荠菜名句:“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难怪每逢春雨纷纷,荠草嫩嫩时节,裕后村的村民们便把自家的鹅群往荠草地里赶,因为此时的荠草有机含量最高,对鹅的肌理催化最佳。
 
  “东澳鹅”之所以皮薄、肉厚、味香,生长环境占了天时地利:一是这里的鹅长期啃吃荠草,不但基因细胞纯正,而且肉质鲜嫩度较高;二是生长在咸、淡水混交的内海和河汊,盐分增强了它的免疫力,蛋白质、铁、钙、铜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还有一点是在饲养方式方法上也有特别“密码”:“东澳鹅”提纯复壮本地杂交鹅种,育架子阶段野外放养“打底”,以食百草和鱼杂为主。至羽毛交叉进入育肥阶段,农户将其归栅笼养,以谷糠、米饭、地瓜叶、野菜等粗粮填喂,使其早期的“接地气”与后期的“笼中待”生成物理反应,有效规避了肉质结构出现不稳定的“夹心层”。目前,神州半岛附近农户散养的“东澳鹅”有八万多只,每天源源不断向岛内外输出。仅海口市就有十七家酒廊食摊主营或兼营“东澳鹅”,有些还是连锁生意。东澳镇正在动建的孵化基地和农民合作社也几乎同时运作,谋划“一条龙”发展“东澳鹅”已被写入万宁市政府工作报告并提上美食产业研发层面……
 
  闻香回头看,初识“东澳鹅”。
 

版权声明: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我们的邮箱是wfwnw111@163.com,诚挚感谢。

网站备案编号为:琼ICP备16002419-1号 版权所有@万福万宁网  举报电话:0898-62235962 举报邮箱:wfwnw111@163.com

中共万宁市委宣传部主办 万宁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琼公网安备 469006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