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8-62235962 手机触摸版 搜索
站内

我省多举措推动农民就业,今年上半年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贡献率超过50%

来源:海南日报   时间:2023-09-20 18:22

    我省多举措推动农民就业,今年上半年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贡献率超过50%

    让更多农民工腰包“鼓起来”

  

 

    ■本报记者易宗平

    今年上半年,工资性收入对我省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50.4%,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为了让农民在务工中腰包“鼓起来”,省就业部门协同各方力量,持续落实促进农民工培训就业措施,提升农民工就业技能化、规范化、组织化,着力化解“就业难”与“招工难”,不断增强劳务市场均衡性可及性。

    点石成金

    岗位培训促农民工就业技能化

    尽管汗流浃背,但年过半百的装配式建筑工人郑德君身手不逊于年轻人。9月19日,在临高金牌港开发区一家装配式建筑企业上班的他干劲十足。

    “家里祖祖辈辈都是渔民,过去不出海时我以打零工为生,收入并不稳定。”郑德君回忆道,在装配式建筑企业入职后,他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技能培训,虚心向年轻人求教,半年多后就成了熟手,现在每月能挣五六千元,并且上班地点离家不过10分钟车程,平时照顾家庭也非常便利。

    从生手到熟手,在于点石成金般的岗位培训。

    笑容和善、眼神自信,这是儋州月嫂李玉梅、李玉芬留给不少人的第一印象。这对姐妹俩曾经依靠打零工或摆地摊谋生,如今却凭借考取到的高级母婴护理师证书和专业的技能服务实现“逆袭”,月薪达到上万元。

    像李玉梅、李玉芬这样从农民工到高技能人才,在于就业部门提供了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岗位晋级培训。

    不仅仅是装配式建筑业和家政业,我省多领域多行业注重岗位培训和工作中的“传帮带”,推动农民工就业技能化。

    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汇总数据表明,2022年全省共开展补贴性职业培训13.81万人次,其中农村转移劳动力7.32万人次。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支柱产业和南繁、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我省第一批遴选产生包括互联网营销师、装配式建筑工、家政服务员等15个省级重点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通过搭建培训与就业平台,海南探索“订单式、就业式、技能提升类”培训课程,今年前7个月,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5.8%。

    协同发力

    综合服务助农民工就业规范化

    今年4月初,看着上千亩田地里鲜嫩的朝天椒因缺工无法及时采收,儋州市王五镇峨阳智能生态农场副场长莫东愁容满面。在海南就业驿站儋州12个站点的共同努力下,他很快从周边地区招聘到近200名农民工,这既让成熟的朝天椒从田间走向消费市场,又为分散的农民工找到了就业增收渠道。

    从消除“椒”虑,到化解农民工就业焦虑,就业驿站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5月26日,在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指导支持下,海南首家就业驿站乐东黄流站成立。随后,就业驿站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市县落地生根。目前,全省建成运行就业驿站已突破220家。

    就业驿站如何助力农民工等劳动者就业规范化?一方面,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优势互补,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和政府购买服务,吸引30多家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投入就业驿站运营;另一方面,联手各级政府、群团、银行、产业园区等共建共营,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在运作中,就业驿站可为群众提供就业咨询、求职登记、信息发布、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动关系调解等多项服务。

    如今,海南就业驿站形成“党建+就业”“社区服务+就业”“精神文明实践+就业”“残疾人帮扶+就业”“银行+就业”等模式。在线上招聘中,就业驿站依托海南省公共招聘网、海南好就业APP及全省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归集岗位,对接需求。

    “要用心用情做好就业和人才服务工作,不断发挥协同效应,持续擦亮就业驿站‘金字招牌’。”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局长赵微表示,将多措并举确保全省逐步形成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就业便民服务圈”,为帮助农民工在内的各类劳动力牵线搭桥,着力化解“就业难”与“招工难”,持续提升劳务市场均衡性可及性。

    示范带动

    农村“三支队伍”促务工组织化

    东方大田军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符志军,从当年走出农村到大都市打工那天起,就立志要成为乡亲们眼中的能人。

    他曾在广东东莞、广州等地务工多年,掌握水电安装、种植养殖和酿酒等多种技能,并逐渐成长为车间主管。

    “有了一定积累,当然要返乡创业。”符志军说,他回到大田镇抱板村养猪、种植黄秋葵等,常年吸纳周边村庄劳动力5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生产基地,在东方市大田镇还有很多。该镇在开展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创业载体、提供保姆式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既动员“翅膀硬了”的打工能人“飞”回来,又为他们返乡创业做好服务,使全镇约2万名农村劳动力成为发展劳务经济的生力军。

    包括符志军在内,我省就业部门指导各市县挖掘培育农村劳务带头人、致富能人和乡村匠人“三支队伍”。截至2022年底,全省各市县登记在册的“三支队伍”达3569人,带动就业5.72万余人。

    为彰显规模效应、促进农村务工组织化,今年省就业部门大力开展“三支队伍”挖掘培育暨寻找“最能劳务带头人”行动,争取在年底全省登记在册的“三支队伍”达到6000人,累计带动就业不少于10万人次。

    “把握劳务大市场需求,要从细节处服务农村劳动力。”昌江黎族自治县劳务带头人吴传文在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组织开展的一次经验交流沙龙上提议,不仅仅帮助农村劳动力找到好工作,还要重视解决他们照顾老人、孩子的需求,关注务工人员谈恋爱、组建家庭的需求。

    (本报海口9月19日讯)

版权声明: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我们的邮箱是wfwnw111@163.com,诚挚感谢。

网站备案编号为:琼ICP备16002419-1号 版权所有@万福万宁网  举报电话:0898-62235962 举报邮箱:wfwnw111@163.com

中共万宁市委宣传部主办 万宁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琼公网安备 469006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