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8-62235962 手机触摸版 搜索
站内

正月龙腾祈安康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李佳飞   时间:2018-03-05 09:07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通讯员 卓琳植 梁振玮

    3月2日,新年元宵,万宁市万城镇大街小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热闹闹的舞龙队伍走上街头,吸引着一拨拨人群追随,大人孩子的欢声笑语,在小城上空久久徘徊……

    万城人对龙有着特殊的情感,每年元宵,舞龙队伍一出现,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相迎相送,祈愿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万宁舞龙。

    “青龙”在海边。

    宾王“红龙”街头庆元宵。

 

    吸南海碧波呈瑞气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自古就被称为龙的传人。舞龙习俗,据传自殷周时代就在民间流行。据万宁本地民俗文化研究者符忠良介绍,自明代起,万宁就有两条神龙降临的传说:一是古万州(现万宁市)州治西门青龙,二是州治南门外的宾王村红龙,如今舞龙也是这两个地方的最为有名。

    在万宁还有这样一幅对联:吸南海碧波呈瑞气,捕滇池宝珠献人间。村民们以龙为吉祥物开展民间文艺活动,拜贺吉祥,除邪扶正,久而久之,便成了万宁的习俗。

    万宁有四大主要河流:太阳河、龙滚河、龙首河和龙尾河,从河流的名称似乎可以看出,太阳与龙在万宁人心中的份量。如今,在万宁依旧可以找到各种龙图腾的痕迹。舞龙时,大人小孩总是在龙身下穿越,近龙摸龙,俗称“钻龙肚”,据说这样可以给人带来好运。

    舞龙习俗代代传

    传说是美丽的,无论是关于青龙还是红龙,延续着几百年来甚至更长时间万宁人对龙的崇拜与敬重。直至现在的元宵节舞龙,人们都在祈祷祥龙能带来幸福安宁。《万宁县志》记载:万宁在唐贞观五年(631)建县,初为万安县。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改为万宁县,由万安到万宁,自古以来,万宁人对于幸福安宁的美好愿望一直没有改变。

    在万城西门社区,37岁的舞龙人王凯这个春节十分忙碌。他从13岁开始学习舞龙,如今已是制龙头、舞龙头的一把好手。据介绍,每年冬至,秋收完毕,人们就开始制新龙。事先要把前年制作的龙舞到仙河桥边“请水”,送龙“升”天,把龙袍脱下,剪成小块,赐给各家各户为吉祥龙符,给新生小孩做肚兜,保佑其平安健康成长。

    “新龙制好后,腊八节那天躬请前往河边‘请水挂红’,也叫‘开眼点睛’。”王凯说,开眼点睛后,他们就要舞着新龙沿途到各座宫庙去拜神,一路锣鼓、鞭炮声雷鸣,村民们会争相观看,大人小孩争相“钻龙肚”,抚龙身,祈求吉祥。之后,青龙回到西门妈祖庙歇息,红龙回到宾王村萧家祠歇息。正月初一,青红两龙再挨家挨户拜年赐福。

    通常,正月十三至元宵节,万城的舞龙活动进入高潮。双龙相聚万城,各社区狮子队、麒麟队、高跷队、花鼓队、彩车花灯等队伍一起出动,大庆元宵。

    只见舞龙珠者高摇龙珠,指挥引路,龙头紧追龙珠,时高时低、时缓时急、翻滚腾跃,在各家门口作揖鞠躬,恭送“新春大吉”“万事如意”“迎春接福”等条幅,表演惟妙惟肖,变化无穷。最为扣人心弦的是单龙结塔表演:80多米的长龙,数十名舞者紧密配合,龙身盘缠,螺旋冉冉上升,结塔可达10余米高,三四层楼顶悬挂鞭炮,悬挂上红包利是,随着鞭炮声响起,舞龙者结塔上升,舞龙珠者摘下红包,寓意莘莘学子,文风蔚起、科举高中、雁塔题名等。

    万宁当地66岁的民俗文化研究者王卫说,万宁的龙文化和舞龙表演在海南享有盛名,深受人们的喜爱,省内其他市县如有重大庆典总会邀请“万宁龙”去表演庆贺,舞龙习俗代代相传,近年来愈发显现活力。

    扎龙技艺有讲究

    元宵节前后,玩得最欢最快活的是爱龙的万城人。当舞龙队伍出发,万城各主要街道的居民,都会自发地点燃鞭炮,欢迎龙的到来。一时间,整个万城鼓声阵阵,鞭炮声隆隆,此家声落,那家声起,好不热闹。

    此时,舞龙珠者步伐灵活,变化层生。舞龙头者既要技术娴熟,又要体力好,双手举起30多斤重的龙头,时儿翻腾,时而跳跃,时而滚伏。每舞完一套动作,就要轮换一人,最强壮的舞者通常也只能坚持20多分钟。全体舞龙健儿都要憋着一股劲,个个生龙活虎,舞得呼呼生风。

    万城人爱龙,情感至深;舞龙,龙腾入雾;制龙,也是惟妙惟肖。而制龙工艺中,最为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便是扎龙头。据介绍,龙头一般都由专门的匠师负责。先用竹子扎成骨架,扎紧扎牢,成模成样,再用麻绳加固系紧。眼珠要灵活转动,嘴巴能闭合张开,舌头能动。

    “一个龙头需要五到六根上等竹子,每根长约4-5米,一根竹子劈成12条竹条,根据传统龙头形状,按先里后外的顺序,烤软弯曲成形。架好龙头的基本结构后,再扎龙须、龙鼻、龙耳、龙嘴、龙眼、龙角等。”王凯说,完成这些工序通常需要20天左右,仔细算下来,约有200多个结节。

    与此同时,其他能工巧匠也开始扎龙身龙尾龙爪,全身大约需要4000多根竹条,绑定4000多个结圈。

    好在万城镇西门社区的居民对龙的尊崇热爱极其真挚,只要扎龙的龙鼓一响,社区里的男女都会闻鼓而出,放下家里的活计,带着针线赶到扎龙地点,男人扎龙架,女人缝龙衣。舞龙时,只要龙鼓一停,龙身一稳,妇女们就会认真检查龙身龙衣,发现稍有磨损,会马上缝补完好。

版权声明: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我们的邮箱是wfwnw111@163.com,诚挚感谢。

网站备案编号为:琼ICP备16002419-1号 版权所有@万福万宁网  举报电话:0898-62235962 举报邮箱:wfwnw111@163.com

中共万宁市委宣传部主办 万宁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琼公网安备 469006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