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8-62235962 手机触摸版 搜索
站内

忆割稻节吃粑汤

来源:太阳河文苑   作者:王雪婷   时间:2018-09-29 10:28

    我的童年在改革开放前,那时最奢侈的事,就是能吃上一个鸡腿、鸭腿等。可这些美味,只有过年过节才有,平时很难吃到。清明节,吃完了年后第二个传统节日的鸭腿,我与妹妹只好扳着手指等待下一个节日五月端午节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母亲从后安调回大茂工作,过完清明节后,正当我们苦苦等待端午节之际,父亲在后安工作时的“三同户”(生产队时期公社干部下乡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农户)大伯来了。他说,明天是农历四月八,你们都回后安过节。一说过节,我与妹妹很高兴。我们知道又有好吃的了。但我不明白四月八是什么节。大伯说是“割稻节”。长大后,我才知道万宁不少乡镇都过“割稻节”的。“割稻节”历史悠久,文化浓厚,清代时,万州人就过这个节。《道光万州志》载:“夏四月农乃登稻。八日,村村舂米粉作饧汤,以宁胡考,以庆丰年。”传统的“割稻节”,万宁人都是以新收获的早稻新米制作饧汤(俗称粑汤)。

    改革开放前的万宁,大多数村庄都过这个“割稻节”。我的家乡万城也一样,但比较简单——割早稻后,奶奶与村民都会在农历四月八日这天,用刚收的新米舂成粉或磨米浆作粑汤。粑汤,是万宁一种传统小吃,用大米制作,米粉条与汤水混合,如下点红糖和椰丝,味道更美。这款小吃,明清时期就流行。因用大米舂粉或磨浆制作,在粮食短缺的时代,人们平时较少作粑汤,只有“割稻节”才制作,一是庆丰收:二是尝尝新米食品。我们只能在“割稻节”解口馋,吃到粑汤。

    次日,正好是星期日,母亲不去学校上课,我们全家都去父亲的“三同户”家过“割稻节”。我们来到父亲的“三同户”家,正好碰上他们在舂米粉。我见过磨米浆的,但舂米粉还是第一次见到。我看见“三同户”的两大姐都干得汗流满面。我对姐姐说,能让我也舂一舂吗?大姐笑着说:“你举得起舂手吗?”但她还是将用木头制作的舂手交给我。

    我接过舂手时,只觉得大腿般大的舂手沉甸甸的。人们为了使被舂物更好受到打磨,因此舂手都选沉重坚硬的木头来制作。此舂手圆圆的,两头大,中间小,舂粉时,人抓在舂手小处,高高举起,用力往石臼里舂。我举不起舂手。我妹妹说:“姐姐,让我试试。”妹妹小我四岁,她连接都接不了,还要舂米。我母亲来了,说:“别玩了,误了工。”母亲接过舂手,让两个大姐姐休息。母亲叫我往石臼里放些米,她举起舂手便舂得嘭嘭响。我突然发现石臼里的大米有点软。我问姐姐,为何米这样湿软?姐姐说,为了好舂烂,大米是昨晚用水泡了的。母亲舂的米粉很细,舂完一石臼,把米粉挖出来后,再把米放进去舂……

    舂米粉-图片来源网络

    米粉舂好了。伯母在厨房里喊道:“快拿过来,水沸了。”我们立即把舂好的米粉抬进厨房。我看到,伯母拿了一些米粉,放到一个小盆里,倒进一点水,快速地糅合米粉。原来还有点干的米粉,立即变得湿软软的。水沸了,伯母拿来一个葫芦瓢,倒放在灶台上,再把经过糅合的米粉放在葫芦瓢的背上,用手轻轻地把软湿湿的米粉团压薄,然后拿起一条胶丝线,往葫芦瓢背上的米粉片轻轻一压,一条手指般大小米粉条就滑入滚开水里。我往锅里一看,只见米粉条很快就变了色。伯母拿起竹蔑片制作的一只漏勺,把煮熟的米粉条捞起来,放进一个大盆里,再把舂好的米粉倒下去,然后用力揉。我茫然,问:“母亲,这是干什么?”伯母抢着说:“这是弄生熟粉(浆)。”我说,“像刚才那样做,不能吃吗?”伯母说,可以吃,但用生粉弄,煮熟后米粉条太烂,口感不好。生熟粉(浆)弄的米条滑口好吃。糅合好米粉后,伯母又拿一个湿软软的米粉团,放在葫芦背上压薄,再用胶丝线将葫芦背上米粉片一条一条的割下锅……历史悠久的万宁小吃粑汤就是这样制成的。

    粑汤-王雪婷摄

    伯母很快将一碗热气腾腾的粑汤放在我面前。我用筷子挟起一条米粉条,用口吹一吹,咬了一口,我感到粑汤条条筋道弹牙,口感很好。母亲对我说,吃粑汤要把米条与汤水一起吃,味才更美。米粉条条好吃,汤汤浓稠稠的,也很好喝。

    妹妹是个吃货,很快就吃完一碗粑汤,叫着还要吃。大姐姐过来说,不能再吃了,等会还要吃鸭腿呢。我用眼睛刮了妹妹一眼,她知道我的意思,不再叫吃了。

    玩了一会儿,伯母又将一个鸭腿和一个饭团送到我的手里。虽然刚才吃饱饱的,但久违了的鸭腿诱力蛮大,我咬了一口,那香滑的油涂满嘴巴……

版权声明: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我们的邮箱是wfwnw111@163.com,诚挚感谢。

网站备案编号为:琼ICP备16002419-1号 版权所有@万福万宁网  举报电话:0898-62235962 举报邮箱:wfwnw111@163.com

中共万宁市委宣传部主办 万宁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琼公网安备 46900602000001号